【卡車之家 原創】不知道卡友們發現了嗎,現如今載貨車的配置也越來越高,放眼十多年前,那時的載貨車不論是比牽引車還是輕卡而言,整體配置都要“寒酸”很多,擁擠的臥鋪、碩大的方向盤、狹小的空間,唯一的舒適性配置就是空調,可是也經常容易抽風失靈,大夏天吹熱氣。
不得不說,這是很多老司機記憶中的縮影,不過放眼如今的載貨車市場不難發現,發動機動力愈加強悍、車輛裝備琳瑯滿目、各種舒適性配置百花齊放,可以說如果卡友想在現階段的市場中去挑走一臺高度定制化的車型,都是小問題。但是車雖然很好,甚至不少中卡都用上了牽引車的駕駛室,但對于現階段的貨運行業來說,這樣的設計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在疫情反復的近三年中,不少卡友在運輸路上難免遇到行程碼帶星,隔離在服務區、停車場的情況,尤其是某些開輕卡跑全國的卡友,如果一旦遇到隔離、集中封控,我保證你一旦走出駕駛室,瞬間就有了賣車、換車的想法。
誠然,載貨車型的駕駛室越舒適、越寬大,卡友在駕駛室中可以變換多種姿勢,以最新款的東風天龍KL PLUS中卡為例,由于其采用了自家KL牽引車的同款設計,駕駛室的空間非常寬大,外寬達到了2465mm,外部高度提升了450mm、內部高度達到了2035mm,再配合貫穿式通道的設計,可以說只要你不是姚明,這樣的空間站在車內活動一下都是很簡單的事情。
同時,駕駛室空間越大,意味著卡友擁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比如加裝飲水機、外掛式的駐車空調,或者將上臥鋪改造成儲物空間。再或者自己設計一個小廚房,用于放置菜板、鍋碗瓢盆、冰箱等配置,提升用車的便利性。
得益于優化設計和配置提升,雖然卡友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卻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甚至有卡友表示,駕駛室更大更舒適,就會提升行業內的競爭壓力,進而拉低運價,而這兩者之間究竟有關系嗎?
貨運行業中流傳一句話,就是“車越舒適、卡友越拮據”。起初小編剛剛進入這個行業時,并不理解這句話的深意,但隨著觀察不難發現,駕駛室越舒適越寬大,卡友的運距越長,更有膽子去接更遠的單子,而這恰恰是噩夢的開始。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將駕駛室制造的更大、更舒適沒有毛病,而好的產品才能吸引卡友關注,這無可厚非,其中關鍵的原因是在卡友的用車方式上。
據統計,目前中國登記在冊的卡友接近2000萬人,是全世界卡車司機最多、貨運行業最發達國家。但發達的背后卻是無休止的競爭,要想在如今油價高、運價低、人數眾多的貨運行業中生存,沒有一點“手段”自然是不行的。
況且加上車貸壓力,零首付的政策層出不窮,不少人甚至沒有過多思考,便被眼前的利益和誘惑所吸引,買車進入貨運行業,當面對還貸壓力時,再低的價格都會選擇接單。而老司機嘴里的饅頭車、重載輕卡、游擊車就是這種畸形競爭下的時代產物。
拿上幾個饅頭、提上幾桶水,全國各地到處跑,而寬大、舒適的駕駛室正好可以幫助他們在車上解決幾乎所有生活問題。在無形之中,高大、舒適的駕駛室反而會助長其惡性競爭能力,對于這些卡友來說,以往駕駛室小、配置差的車型可能只能接500km范圍內的運單,而一旦車輛配置提升,遠在1000km外的訂單,他都可以下手。
原先買的車只能跑中短途,現在新車提供的配置,還能讓卡友囊括中長距離的運單,再加上低價接單的競爭模式,這部分人所到之處或許還能影響到其他地區的運價和收益。慢慢的,整個貨運市場和運價就被攪糊的一團糟。
其實,對于運輸行業而言,“惡性競爭”更像是一場悲劇,運價接二連三觸底,司機地位越來越低。于車而言,肯定是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車企造車的初衷也絕對不是讓這些“好的配置”淪為低價競爭的工具?赡,刺激這個行業轉變的除了相關運輸協會的建立更為規范的運輸標準之外,我們卡友也要適當拒絕低價競爭,拒絕運價上的自相殘殺。
● 編后語
90年代的不少老司機為啥不需要臥鋪和過多的舒適性配置?除了那個時代技術條件的限制外,一方面,因為收入高,到了地方就住賓館、吃餐廳,另一方面物價低,住個酒店、吃個便餐也花不了多少錢。雖然曾經讓人羨慕,但貨運行業競爭日漸激烈的本質暫時無法改變,現在的卡友或許只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守住運價底線,行業才迎來美好的未來。(文/楊昊)